能源互聯網是新一代能源和電力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加快在各行各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在這一背景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目標,南方電網提出了“定位‘五者’,轉型‘三商’”戰略,能源電力和信息通信深度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表示,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統,實現能源轉型是我國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核心目標。能源互聯網是在智能電網的基礎上,互聯網思維理念和技術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系統和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是新一代能源和電力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他還強調,以互聯網思維審視并改造傳統電力系統,建設能源互聯網,是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的關鍵步驟。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也同意上述觀點,他認為能源互聯網能夠全面感知環境與能源信息,支撐能源供應的清潔和綠色化,支持信息流與能源流的雙向流動,實現能源系統供需整體優化控制與決策,提供改變能源構成和系統結構的技術支撐,為能源革命奠定基礎。
國網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電科院副院長王繼業詳盡論述了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信息通信理論和一體化理論模型。他認為能源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是能源電力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全面感知、全程在線、全要素互聯的能源電力新業態,將打破傳統工業體系,形成一種新的技術和模式體系。針對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理論方面,他表示,圖信號處理、自適應優化、計算學習理論是支撐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體系的重要理論,異構異質的復雜網絡是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核心理論。
人工智能、衛星應用、5G等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通過對能源互聯網內涵的理解不難發現,能源互聯網是由承載能源流的堅強智能電網與承載數據流和業務流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相輔相成、融合發展形成的。因此,以“云大物移智鏈”為代表的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李明通過對電網業務的深入分析和挖掘,針對衛星應用支撐電網發展,提出了“結合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示范應用;結合互聯網星座建設,開展綜合應用;結合商業衛星發展,研制發射專用的電網衛星”的應用思路,為衛星技術應用與傳統電網業務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5G+智能電網應用方面,南方電網總調技術專家張國翊詳細介紹了5G在南方電網的應用實踐情況,分享了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用電負荷需求側響應、分布式能源調控、高級計量、智能電網大視頻應用等典業務型場景的應用研究。他認為5G將給智能電網的發展帶來深刻變革,推動大量智能微型傳感器應用,促進電網“透明化”“可感知”,助力電網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發展。
人工智能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方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總工程師張東霞分享了深度學習技術在電力負荷預測、風光發電預測、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分析、用戶用電分析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情況。她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互聯網領域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將學術研究成果真正應用到工程實際中,特別是應用到核心領域中,充分體現數據和數據分析的價值,是當前面臨的挑戰。
本次研討會還推動了中國通信學會能源互聯網專業委員會籌建,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通信學會的高度重視、認可和大力支持,為能源電力和信息通信跨領域學術研究和融合發展提供了交流溝通平臺。會議期間,專委會委員們還共同倡議社會各行業支持并積極參與能源電力和信息通信的融合發展,廣大電力信息通信從業者積極投身能源互聯網創新工作,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電網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