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奧運五環的彩色,還是冰天雪地的白色?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而言,綠色是最耀眼的主題色。
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下,北京冬奧會的“綠色”舉措亮點紛呈。其中,冬奧場館將全部采用“綠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將是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采用綠色電能供應。
在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胡安·安·薩馬蘭奇看來,奧運場館實現綠電全覆蓋尚屬首次,清潔能源將成為北京冬奧會的新亮點。
堅強的綠色電網,“冬”風吹來盎然生機
5月10日,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1000天之際,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
國家電網是以綠為底色的。早在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前,這張網已悄然鋪開。
打造冬奧賽區清潔可靠電力供應體系,規劃引領是先手棋。經過前期科學的研究論證,以及與北京冬奧組委的充分對接,一份《低碳奧運智能電網規劃方案》誕生了。北京市區、延慶和張家口3個賽區的配套電網,以及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共同打造以“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為核心要素的能源互聯網創新示范區。
這是堅強可靠的綠色大電網——
26項輸變電工程,將按照“時間零延誤、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原則高質量建設,全力保障冬奧25個場館及京張高鐵5座牽引站等基礎設施的安全可靠供電。
北京、延慶賽區將實現“500千伏雙電源、220千伏多方向環網、110千伏雙方向鏈式結構”的供電格局,場館10千伏配電網形成可合環運行的雙環網或電纜專線直供結構,綜合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99%,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張家口賽區將采用“雙環網+聯絡環網單元”的供電結構,保證各重要場館和媒體中心四路電源供電。
這些規劃布局中,不乏別出心裁的點睛之作。在延慶賽區出入口南側的緩坡上,海坨110千伏變電站是進入賽區范圍的第一個人工建筑物。不同于普通變電站,它依山而建,半隱在山體中,外立面被當地開采的碎石包裹,既節省了投資,又生態環保。變電站折頂擬山、留樹作庭,與山景交相輝映、融為一體。
不久之后,這座兼具藝術性和環保功能的變電站,將源源不斷地引入清潔的風能、太陽能,為奧運場館提供充足綠電。
“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民諺中惡劣的自然環境,如今卻代表著張北地區豐富的風能資源。2022年,世界頂尖級的滑雪運動員將齊聚于“風光”無限的張北。
2018年春,張北高原的冰雪尚未消融,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建設便熱火朝天地拉開了序幕。
這是世界首個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創12項“世界第一”,建成投運后可再生能源最大匯集能力可達680萬千瓦,所有奧運場館和配套設施將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
如今,這張綠色電網正朝著高質量服務2022年綠色冬奧用電需求的目標茁壯生長,為實現“低碳冬奧”積蓄能量,不斷煥發盎然生機。
綠電交易之下,算好“低碳冬奧”環保賬
擁有百年歷史的首鋼園區象征著北京重工業時代曾經的輝煌。
2005年,史無前例的首鋼大搬遷正式啟動,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立下功勞。昔日忙碌的設備冷卻了下來,熱鬧的鋼城陷入了沉寂。
如今,當廢舊的廠區改造成了“冰雪大本營”,曾經儲存煉鐵原料的西十筒倉搖身一變,成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的辦公室,首鋼園區煥然新生,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另一個里程碑式的轉變在這里發生。
1月3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綠電供應簽約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會舉行。這次的綠電供應簽約標志著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采用綠色電能供應。也是這一天起,北京市、河北省的首批冬奧場館取得了市場化購買清潔電能資格。
2018年11月,我國首個綠電交易規則《京津冀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試行)》正式印發,冬奧場館綠電供應有了政策基礎。在此規則下,京津冀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保障性收購小時數以外的電量,將開展市場化交易。冬奧場館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綠電交易是優先保障的對象。
3大賽區,25個場館,賽期全部使用綠色電能。這里面涉及多大規模的交易量?又該如何算好背后的節能賬、環保賬、經濟賬?
“按照目前了解,冬奧組委擬將場館建設期、測試賽期和奧運會比賽期的涉奧用電,全部納入綠電交易,時間跨度為2019年到2022年。”國家電網公司冬奧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綠電交易工作組主要負責人表示,“預計交易電量總規模在7億千瓦時左右。”
按目前風電裝機規模測算,僅2019年的可交易電量約為16億千瓦時,主要用于張家口地區居民電采暖、高新技術企業和北京冬奧會場館用電。
奧運綠色電力交易平臺建立之初,綠電交易便展現了強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近百家京津冀地區的新能源企業踴躍參與,并快速達成交易意向。這其中不僅有環保效益的推動作用,也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考量。
這一邊,新能源企業通過參與綠電交易,在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品牌效益的同時獲得了經濟收益。另一邊,通過綠電交易,冬奧場館也可減少用電成本,節省開支。
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表示,冬奧場館使用綠色電力,是落實綠色辦奧理念、兌現申辦承諾的具體舉措,對于推動我國清潔能源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022腳步漸近,綠色冬奧融進城市發展血脈
“我們的目標是讓奧運會能夠最大程度上與主辦城市的長期需求和目標相契合。”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曾在平昌2018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總結會上這樣說。
北京冬奧會腳步漸近。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冬奧會繼續成為城市發展引擎,留下更多奧運遺產?
答案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可持續發展,在收獲綠色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將綠色理念融入城市發展血脈。
作為首屆從基礎籌辦階段就全面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張建東認為,北京冬奧會場館全部采用“綠電”,未來將推動北京、張家口等城市廣泛使用綠色能源,服務城市和區域高質量發展。
以在建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為例。該工程將于2020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運,能有效解決張北可再生能源送出與消納問題,促進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長遠看,工程還將提升京津冀北地區清潔能源外送和接納能力。
“工程投產后,每年將向北京地區輸送約22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相當于節約標煤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40萬噸。”國網特高壓部相關專業人士介紹說。屆時,北京市外受電比例將達到70%。一個“無煤化”的北京將以更綠色、更清潔、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
北京冬奧申委曾在《申辦報告》中承諾,為公眾生活和冬奧會舉辦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這份承諾始于冬奧,卻不止于冬奧。它正逐漸釋放出更大能量、延展到更多地區、惠及更多百姓。
在張家口,崇禮區將建設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在北京冬奧會前,這里就能基本使用清潔能源。
在延慶賽區,目前電能替代已經全面完成,延慶人民全面進入了“清潔取暖、低碳生活”的新時代。
在更廣闊的京津冀地區,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曾是這里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大掣肘。當污染防治攻堅戰頻頻取得碩果,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快治污腳步,以北京冬奧會為新契機,致力將能源結構改革和大氣污染治理向深處推進。
2018年,國家電網公司在完成北京市政府下達的312個村12.26萬戶“煤改電”任務的基礎上,還超額完成了山區163個村5.74萬戶配套電網改造。這也標志著,在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北京承擔的清潔取暖任務和北京“十三五”期間“煤改電”改造任務全部提前兩年完成,北京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四川綿陽的張斌攜全家來京務工已經七年整。他說:“我家就住在延慶,等到北京冬奧會開幕時,我們生活的環境一定會更好。到時候,我要帶著全家一起去看冬奧!”
除了在電網流淌的綠色電能,即將往返于各賽區和奧運村的大批電動汽車,也注定會成為北京冬奧會的獨特風景。
根據《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到2020年,延慶冬奧區域的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千米,北京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可保障6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屆時,奔跑的電動汽車將與這些充換電設施一起為綠色冬奧和綠色北京注入更多活力。
11年前,北京奧運會曾驚艷全世界。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羅格盛贊了中國政府在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作出的努力。他說,中國政府為解決環境問題所作出的努力是非凡的。奧運會讓中國展示在世界面前,會讓中國變得更好,讓中國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
清潔的能源、綠色的電能,將共同為2022年的冰雪世界書寫一個全新的故事,助力冬奧圣火照耀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