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礦井數量減少、產能增加,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對比2018年6月底的產能公告,即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照齊全的生產煤礦3816處,產能34.91億噸/年;已核準(審批)、開工建設煤礦1138處(含生產煤礦同步改建、改造項目96處)、產能9.76億噸/年,其中已建成、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201處,產能3.35億噸/年。通過對比發現,煤礦數量合計減少了571處,但產能合計新增了0.93億噸,單位礦井產能明顯提升,行業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其中,生產煤礦數量減少443處,產能新增了0.39億噸/年,單位生產礦井產能105萬噸/年,增加了13.2萬噸/年;建設煤礦數量減少128處,但產能新增了0.54億噸/年,單位建設煤礦產能102萬噸/年,增加了16.2萬噸/年,其中聯合試運轉煤礦數量增加2處,產能增加0.35億噸/年,單位聯合試運轉礦井產能182萬噸/年,增加了15.6萬噸/年。
產能結構進一步優化,30萬噸以下等小型礦井占比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12月底,30萬噸以下產能1.39億噸,占比3.93%,礦井數量1181處,占比35.01%;30-100萬噸產能7.49億噸,占比21.22%,礦井數量1312處,占比38.9%;100-500萬噸產能14.76億噸,占比41.84%,礦井數量762處,占比22.59%;500萬噸以上產能11.64億噸,占比33.01%,礦井數量118處,占比3.5%。而2018年6月底,30萬噸以下的礦井產能占比4.73%,礦井數量占比42.69%,30萬噸以下煤礦的數量和產能明顯減少。從建設礦井來看,30萬噸以下產能0.35億噸,占比3.28%,礦井數量228處,占比22.57%;30-100萬噸產能3.14億噸,占比29.7%,礦井數量578處,占比57.2%;100-500萬噸產能2.63億噸,占比24.9%,礦井數量155處,占比15.4%;500萬噸以上產能4.44億噸,占比42.1%,礦井數量49處,占比4.85%。
生產礦井的產能變化取決于5大因素,“晉陜蒙新滇”貢獻主要增量。生產礦井的產能變化主要由首次公告、重新公告、取消公告、產能核增和產能核減等5大因素決定。截至2018年底,首次公告產能為1.21億噸(根據我們統計,0.77億噸由上期合法建設煤礦轉化,0.44億噸來自非法煤礦的合法化),重新公告產能為0.13億噸(礦井復產),取消公告產能為1.13億噸(礦井關閉退出),產能核減為0.17億噸,產能核增為0.31億噸,5大因素加總得到生產礦井產能新增約0.4億噸。從區域來看,在產產能增量主要來自陜西、內蒙、新疆、山西和云南,5個省份在產產能分別新增0.38、0.24、0.17、0.15和0.1億噸,合計新增1.04億噸,占新增產能的289%,而在產產能減少主要來自湖南、黑龍江、河南和安徽等,4省份合計減少產能0.44億噸。
行業產能進一步向三西地區集中。截至2018年底,晉陜蒙三個地區在產產能合計22.6億噸,占比64.1%,而2018年6月底為62.6%。從建設煤礦來看,晉陜蒙三地建設產能7.73億噸,占比73.2%,產能進一步向西部集中。從2019年1-2月原煤產量來看,雖然陜西由于礦難產量下滑16.1%,但晉陜蒙三地合計原煤產量3.49億噸,占比68.0%,同比增加1.0個百分點。
行業仍存在7億多噸的違法違規產能,其中部分優質產能有望逐漸合法化。截至2018年末,能源局口徑內煤礦數量4319處,總產能45.8億噸,而未按法律法規規定取得核準(審批)及其他開工報建審批手續的建設煤礦、未取得相關證照的生產煤礦,不納入公告范圍。而根據中煤協2019年3月份發布的《2018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底煤礦總數量5800處,平均產能約92萬噸/年,行業總產能仍有約53億噸,這也就意味著行業仍存在1400多處、合計7億多噸的違法違規產能,其中部分優質礦井有望隨著產能置換、證照辦理等進度加快,為行業貢獻新增合法產能。
2019年預計新增產量可控,大約新增1億噸(或3%)左右。一方面,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調查統計,2019年企業排產新增煤炭產量1億噸左右;另一方面,根據我們2019年度策略報告的判斷,行業新增產量主要來自三種類型礦井的貢獻,分別是進入聯合試運轉狀態的在建礦井、未進入聯合試運轉狀態的在建礦井以及未公告的“違法違規”礦井,預計合計新增產量1.2億噸,但考慮到1月份陜西礦難帶來的大面積停產以及安檢力度強化,我們預計全年新增產量可能收縮至1億噸左右,對應增速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