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論壇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員包括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主張促進能源生產國與消費國對話,提高石油天然氣市場透明度,保障國際能源市場穩定。
孫賢勝說:“我們應該鼓勵能源生產國加強生產,保證能源供應,解決能源貧困問題。”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將油價穩定在合理區間,“既保證能源生產國一定的利益,又使能源消費國可以承受,這樣才能確保能源的可持續使用”。
國際能源署11日在“劍橋能源周”會議開幕當天發布的石油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地緣政治因素正在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孫賢勝對此表示認同。他說,能源和政治緊密相連,如今地緣政治對全球能源產生的影響更加明顯。
他指出,伊朗是世界重要的油氣生產國,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可能導致油氣供應出現短缺。委內瑞拉局勢動蕩,該國產油量已大幅下跌,未來局勢發展還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影響。“這些地緣政治問題都給能源的市場供應造成很多不確定因素。”
目前全球能源產業進入轉型期。孫賢勝說,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各國共識,“這對全球經濟和能源轉型都具有深遠影響”。人類社會正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全球工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因素。
談及中國如何應對能源領域的挑戰,孫賢勝說,中國首先應立足國內,加強油氣勘探,提高油氣產量;其次應通過投資、貿易等方式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此外,中國還應進一步加大創新和新技術投資力度,加強包括氫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第38屆“劍橋能源周”會議3月11日至15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本屆會議主題為“競爭的新世界:重塑能源未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多名政府官員和能源界人士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