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我國核工業“同齡人”,核工業改革開放的歷史見證者和重要推手之一。他曾掌舵原中國核建集團、中核集團,并主導完成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建集團的重組。
近日,王壽君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從歷史的視角解讀我國為何發展核電,講述“兩核”重組背后的故事。采訪中,王壽君金句頻出,觀點深刻獨到:
金句1:先有原子能院,再有我國核工業。起源于1950年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搖籃。
金句2:“兩彈一艇”我國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比國際上快得多。
金句3:“兩彈一艇”背后是我國逐步建立形成了完善的核科技工業體系。這一階段打下的底子對于我國核工業后續發展非常重要。
金句4:改革開放是以14個沿海城市作為起點,核電機組最初就建設在沿海一帶,這是由我國能源結構決定的。
金句5:很多人認為核電站應該建在沿海而不能建在內陸,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經濟越發達的省份越希望建設核電站。
金句6:改革開放后,廣東因為需要大量能源,建設的核電機組最多,發展得也最快。
金句7:國家要發展,還是需要建設核電站。我一直在呼吁國家再建設一批核電站。
金句8:美國AP1000、法國EPR的全球首堆都在中國發電,他們本國卻沒有。同樣的設計圖紙、同樣的設備,為什么能在中國建成發電?因為中國有中國核建這支隊伍。
金句9:中核集團與原中國核建集團合并是自由戀愛,當時兩家集團黨組分別召開會議討論,沒有一位黨組成員反對,都一致同意。
金句10:市場競爭的行業不能壟斷,但是核不是市場競爭的行業,這有本質的區別。
金句11:是否建設核電站是根據國家需要而來,由國家決定,而不是市場的行為,我們只能決定把事情干漂亮。
金句12:現在核電前期成本非常高,核電的競爭力被削弱了,不能說與競爭沒有關系。總而言之,我認為國內核領域競爭沒有實質性意義。
金句13:我國核領域全部加起來是大還不是強。要實現核強國這一目標,合并是一個方向。
采訪原文:
由大到強,國內的力量要握成一個拳頭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談核工業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國核工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招。40年來,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核工業自取得“兩彈一艇”輝煌成就后進入軍民融合發展的新階段,以核電、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核科技產業實現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華龍一號”國家名片、鈾濃縮技術工業化應用、鈷60國產化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為我國核工業“同齡人”,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和重要推手之一。他曾經掌舵原中國核建集團、中核集團,并主導完成了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建集團的重組。近日,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他從歷史的視角解讀了我國為什么會發展核電,講述了“兩核”重組背后的故事,并闡發了對我國核工業未來發展的期許。他說,試想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核工業作支撐,怎么能在國際上挺直腰桿子?我國要從核大國走向核強國,國內的力量就要握成一個拳頭。
“兩彈一艇”的背后,構建了一個核科技工業體系
記者(簡稱“記”):今年5月,中核集團舉辦了紀念我國核工業第一批廠礦創建60周年活動,而早在2015年也曾舉辦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紀念活動,請您結合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歷史闡述一下這兩個“60周年”的重要意義。
王壽君(簡稱“王”):我們核工業人都知道,起源于1950年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搖籃。可以這么說,先有原子能院,再有我國核工業。而我們把1955年1月15日作為我國核工業創建誕生之日,是因為在這一天,毛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建立和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今年5月30日,中核集團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核工業第一批廠礦企業創建60周年活動。這是因為鄧小平在1958年5月批示開始建設核工業產業鏈。這批廠礦企業,包括衡陽鈾水冶廠、包頭核燃料元件廠、蘭州鈾濃縮廠、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和湖南郴縣鈾礦、衡陽大浦鈾礦、江西上饒鈾礦。由此,我國核工業朝著一個完整的體系方向發展。
我國核工業起步階段非常困難,但我國的專家以及從業人員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發展很快,也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概括起來說就是“兩彈一艇”,我國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比國際上快得多。“兩彈一艇”使我國國防實力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為提高國際地位、保障國家安全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確立了我國核大國的地位,振奮了民族精神。實際上,這背后是我國逐步建立形成了一個從科研、鈾礦勘查采冶、純化轉化、濃縮到核燃料元件生產等較為完善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在這一階段打下的底子對于我國核工業后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國家,能夠提供從基建、運行到核燃料供應等所有環節的自主產品和服務。
我們核工業人常說,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最初階段,老一輩核工業人以國家需要為己任,隱姓埋名,以身許國,在茫茫戈壁、高寒草原、窮山僻嶺等渺無人煙的地方默默堅守、艱苦奮斗,除創造“兩彈一艇”的輝煌成就外,還鑄造了“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這是我國核工業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舉辦紀念活動,就是為了向老一輩核工業人致敬,同時也是為了凝聚建設世界一流核工業集團的堅定信念,激勵當代核工業人繼承并發揚核工業精神,形成促進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讓核能夠更好地造福人民大眾,續寫我國核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國家要發展,還是需要建設核電站
記:如果把我國核工業60年發展劃分為兩個30年的話,那么,前30年創造了“兩彈一艇”的輝煌,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桿子,而后30年主要成就之一是實現了我國核電的大規模、自主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什么會發展核電呢?
王:1970年2月8日,周總理指出:“上海的工業產值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但你們既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炭,從長遠看,要解決能源問題還要靠你們自己。國外都在搞核電站,你們回去研究一下,寫個報告上來,我支持你們。”并批示道:“二機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電站。”我們核工業就以這個日子成立了728研究院,搞了728工程,就是現在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這被中央領導譽為“國之光榮”,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和大型商業核電國產化的重大跨越。從那時起,我國核工業以軍為主轉向軍民融合發展,重點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開啟了我國核能和平利用的新篇章。
在核電自主化方面,我國相繼掌握了從10萬、30萬、60萬到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特別是在幾十年核電建設運營的成熟經驗基礎上,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成功研發了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打造了新時代的大國名片。與此同時,我國還引進了法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核電技術。這是我國核電發展的主要歷史脈絡。
為什么會發展核電呢?一個城市的改革發展沒有能源是行不通的。我國幅員遼闊,發電主要以燃煤為主,燃煤主要聚集在西北,水電機組又處偏遠之地,那時電網的輸送能力有限,難以保證上海等大城市的用電需求。而改革開放是以14個沿海城市作為起點,核電機組最初就建設在沿海一帶,這是由我國能源結構決定的。比如說,秦山核電站建在海鹽縣,就是處于杭州和上海之間的嘉興市。這也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認為核電站應該建在沿海而不能建在內陸,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那個時候,經濟越發達的省份越希望建設核電站。當時,廣東省因為需要大量能源,建設的核電機組最多,發展得也最快。應該說,我國核電的發展為改革開放積極發揮了能源先行的作用。
記:日本福島核事故對世界核電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近三年來,我國沒有核準新的核電建設項目,您如何看待我國核電發展前景?
王:為什么會發生日本福島核事故呢?在前段時間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我發言時就說,日本福島核電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屬于第一代核電,技術不太成熟,運營壽期是40年,到2011年時早該退役了。在超期服役的情況下,還遭遇了特強的地震和海嘯,由此引發了核事故。但我們建設的“華龍一號”是三代核電,安全和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壽期是60年,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我的觀點是,國家要發展,還是需要建設核電站。我一直在呼吁國家再建設一批核電站。原因一方面是到2030年中國對世界承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另一方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2035年、2050年的發展目標,如果沒有能源作為支撐是很難實現的。就其它能源形式而言,當前國家原則上不上煤電,而水電資源有限,開發難度大。而核電不僅是清潔能源,安全性也在進一步提高。原子能院設計的快堆、清華大學研發的高溫氣冷堆,這些都是第四代核電技術,具有固有安全性,本身就不會發生堆芯熔毀的事故;再往后發展到核聚變、人造太陽階段,更不會發生核事故,所以核電會大力發展。另外,發展核電還能帶動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很多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必須要發展核電的原因。
記:我國核工業在“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方面的成績可圈可點,您認為我國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
王:我國核工業“走出去”成果應該說是非常顯著。其中,中核集團已成功向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出口了7臺核電機組、7座研究堆和1臺次臨界裝置,并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其中,巴基斯坦建設完成4座核電站,正在建設兩臺“華龍一號”,第三臺“華龍一號”已于去年年底簽訂協議。另外,我們還跟很多國家在實驗堆、小堆等方面開展科研合作。我希望每年能有一到兩個堆出口。
核電“走出去”,要靠技術和金融兩條腿走路。在技術方面,我們有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其技術和安全指標符合最新的國內外核安全法規標準要求,具有成熟、安全、先進和經濟性好的特點。我們核電運行業績也非常好。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優勢。
在建造方面,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30多年沒有間斷過核電工程建設的國家,目前具備同時建造40個堆的能力。美國AP1000、法國EPR全球首堆都在中國發電,他們本國卻沒有。同樣的設計圖紙、同樣的設備,為什么能在中國建成發電?這是因為中國有中國核建這支隊伍,這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提供融資。我們國家有關金融機構承諾可以提供具有較強競爭性的融資條件。這一優勢也是非常突出的。
重組有利于推進建設核工業強國
記:今年我國核工業最大的新聞莫過于“兩核”重組。作為主要推動者,請您談談“兩核”重組背后的故事,以及合并對我國核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王:中核集團與原中國核建集團合并是自由戀愛,當時兩家集團黨組分別召開會議討論,沒有一位黨組成員反對,都一致同意。
市場競爭的行業不能壟斷,但是核不是市場競爭的行業,這有本質上的區別。是否建設核電站是由根據國家需要而來,由國家決定,而不是市場的行為,我們只能決定把事情干漂亮。而且,我國從事核電站建設的是同一支隊伍。另外,從核安全的角度來說,不是說從事核就可以做。核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進入核領域需要嚴格的資質要求,需要很多技術支持和配套體系來做支撐。核電站建設從材料采購的源頭到建造,都是全程監控的。現在核電前期成本非常高,核電的競爭力被削弱了,不能說與競爭沒有關系。總而言之,我認為國內核領域競爭沒有實質性意義。
當前我國核電發展已經走到世界前列,但就整體而言,我國核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我國核領域全部加起來是大還不是強。要實現核強國這一目標,合并是一個方向。中核集團與原中國核建集團重組,對建立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核工業強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為優化體制機制、進行深刻的內部改革提供了內在動力和良好契機。
記:作為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您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王:只要國家、世界存在,就離不開核。作為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我的工作方向是大力推動核科技研究,希望打造更安全、更先進的核工業,為黨和國家、人民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