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對從電力發展、油價、天然氣供應、能源環境治理等幾方面對我國近一段時間的能源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
居民用電增長較快 ▲▲▲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
孟瑋在介紹我國電力發展情況時說:“從發電看,今年1—11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較1—10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11月當月,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5%、24.7%和2.5%。從用電看,今年1—11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2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0%、7.1%、12.8%和10.6%,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 分地區看,全國31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廣西、西藏、內蒙古、重慶、四川、甘肅、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保持兩位數增長。11月當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3%。”
國際油價下跌影響相關產業 ▲▲▲
談到最近一直被熱議的國際油價下跌的問題,孟瑋認為國際油價快速下跌,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她進一步解釋說:“國際油價快速下跌帶動國內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4.9%和5.2%。PPI方面,11月份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1—11月累計上漲3.8%。本月PPI環比下降,國際油價下降,帶動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及化學纖維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下降7.5%、3.3%和3.1%, 是PPI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鋼材、造紙、有色金屬等行業出廠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總的看,11月份CPI和PPI同比漲幅處于溫和區間,物價有望保持總體平穩運行態勢。”
天然氣供應平穩有序 ▲▲▲
對于煤改氣以來,去年局部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問題,今年似乎不會再出現了,解釋其中原因時,孟瑋介紹說:“進入供暖季以來,天然氣供應保障總體平穩有序。11月1日起,我委、能源局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建立了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日調度機制,每天監測供需形勢,掌握工作進展,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11月15日全面供暖第一天,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3億立方米,11月21日突破去年冬季最高值8.62億立方米,之后一直保持較高水平。為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我們著力在“四個穩”上下功夫。”
“一是穩定生產供應。 保持國內氣田安全高負荷生產。煤制氣項目調峰保供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頁巖氣、煤層氣、生物制氣供應明顯增加。”
“二是穩定供需形勢。 今年以來,我們堅持把組織供氣企業和下游用戶全面簽訂供氣合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有力穩定了供需關系。價格方面,近期油價下行,進入供暖季以來國際市場LNG價格穩中有降,國內市場價格總體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三是穩定管網聯通。 年初確定的11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每天可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加資源供應能力6000萬立方米。”
“四是穩定儲氣水平。 今年全國已形成綜合儲氣能力超過160億立方米,入冬前基本實現能儲盡儲。目前,供氣企業地下儲氣庫儲氣約8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儲氣保持高位,為應對用氣高峰做好準備。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持之以恒做好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各項工作。”
完成既定目標不是難題 ▲▲▲
為破解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瓶頸約束,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到2020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這是一個約束性指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這是一個預期性指標。
談到能否完成相應指標,孟瑋認為依照當前的發展情況,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標并無大礙。
孟瑋總結能耗的控制情況時說:“‘十三五’以來,能耗‘雙控’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能耗“雙控”工作部署,大力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7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低3.7%,超額完成降低3.4%以上的年度目標,能源消費總量44.9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9%,完成控制在45億噸標準煤以內的年度目標。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能耗總量同比增長約3.4%,若維持現在的趨勢,有望完成能耗‘雙控’年度目標。 ”
1600億治理資源枯竭城市 ▲▲▲
我國是煤炭大國,全國各地有很多煤炭礦區資源出現枯竭,城市陷入發展瓶頸,環境需要進行治理。為此,國家花費巨資為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治理買單。在提到資源枯竭城市治理近年來取得的進展,孟瑋說:”截至目前,69個資源枯竭城市已累計獲得中央財政預算轉移支付資金近1600億元。針對獨立工礦區和采煤沉陷區的發展困難,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對改善礦區生產條件和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十年來,資源枯竭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由轉型前遠低于全國平均到轉型后高于全國平均1.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增長4.8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7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歷史遺留的困難群體就業問題基本解決,城鄉低保實現全覆蓋且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轉型前因失業、貧困等問題積累的社會矛盾得到了逐步緩解。”
“十年來,歷史遺留的礦山環境治理率平均提高了20個百分點,威脅群眾生命安全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得到有效控制。有關地區經濟發展對資源依賴程度不斷降低,主導資源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由十年前下降了一半,產業結構由“一業獨大”轉向“多元支撐”,初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轉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