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鉆完井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技術的“三高”特點。“十四五”以來,中國海油鉆完井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國內海上年平均鉆井數相比“十三五”增長60%以上。在2024年實施的海上鉆井中,恩平21-4-A1H井創造了海上井深最深、水平位移最大的兩項“全國之最”。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說:“中國海油近海整體鉆完井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深海部分鉆完井技術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海上鉆井超千口得益于做實做優產能設計,中國海油在4個方面的技術系列、10余項關鍵技術上獲得突破。李中介紹說:“2024年,中國海油全年完成13項鉆完井基本設計,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了深水、中深層、淺水水下、低滲等復雜領域的有效開發。”
中國海油以“少井高產”理念為基礎,形成“井型優化、產量提高、長效穩產、剩油挖潛”4個方面的技術系列和10余項關鍵技術,積極應對在生產油氣田穩產、低品質儲量有效開發等海上油氣田開發面臨的關鍵難題。2024年,這些關鍵技術應用單井238口,助力優化減井52口,實現增油10319立方米/天,增氣624萬立方米/天。
海上鉆井超千口得益于聚焦鉆完井技術創新,“解鎖”受限海域、高溫、高壓、深水、低滲等領域的油氣勘探開發。
在淺水領域,中國海油牽頭研制淺水電泵井水下采油樹系統,創建泥面下水下鉆完井作業模式并在錦州25-1W油田應用,通過優化安裝工藝及工具縮短潛水時超70%,為受限海域油氣開發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
在深水領域,我國海上壓力最高的天然氣開發井“深海一號”二期項目A12井放噴作業于2024年8月獲得成功,測試產量超過預期,標志著我國首個深水高壓天然氣開發項目“深海一號”二期海上鉆完井作業全部完成,總井深超6萬米,近7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作業工期較設計節省30%,作業質量合格率100%。“在深水氣田開發數字智能化探索方面,我們聯合相關單位,在數字井筒、近鉆頭工程參數測量、智能鉆井導航、智能井筒構建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依托創新技術助力現場作業提速提效。”李中介紹。
在高溫高壓領域,中國海油針對深水高溫高壓、超高溫高壓等“窄壓力窗口”海上鉆完井作業,攻關形成海上精準控壓鉆井和控壓固井技術,將精度控制在0.2兆帕以內,成功應用于曹妃甸23-6油田控壓鉆井作業。
海上鉆井超千口得益于數智化安全管控技術持續升級。“天眼工程”將機器視覺先進技術和鉆完井業務深度融合,在國內首創10個鉆完井特色視頻識別場景。該技術在“海基一號”平臺投用后,日均報警數由1.55起下降至0.1起,有效發揮“震懾”作用,助力鉆完井開發項目實現34.5萬人工時“零事故”目標。
未來,中國海上鉆完井仍然面臨增儲上產任務艱巨、安全風險嚴峻、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等挑戰。“2025年,中國海油鉆完井領域將秉持創新驅動和科技領先理念,深耕少井高產,為海洋油氣增儲上產貢獻價值。”李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