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電力建設始于19世紀末。最初的電力系統特點為孤網運行、分散監管,主要用于照明、公共交通和工業。
1934年,巴西國內進行了電價和電力特許經營公司獲利問題的辯論,頒布了《水法》,規范了水力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電力服務運營的特許經營權,并確定了該公共服務的費率。
1930年起,隨著國家工業發展進步,在里約和圣保羅地區,電力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已建發電廠進行了擴機,擁有區域性電力特許經營權的私營企業投資建造了最早的可逆式水力發電廠。
多年來,監管框架、市場結構以及電網的物理特征等發生了大量改變。常規水電站蓬勃發展并參與到國家發電結構中,且許多水電站擁有調節性水庫,也就滿足了電網的調節需求,推遲了如抽水蓄能等特定儲能技術的使用,也延后了相關市場設計和監管問題的解決。
到目前為止,巴西總共安裝了四座抽水蓄能電站:三座位于圣保羅州,分別是1939年、1940年和1955年投產的Pedreira電站、Traição電站和Edgard de Souza電站;一座位于里約熱內盧州,是1952年投產Vigário電站。Edgard de Souza電站現已退役,而由于下文所述的運行限制,其余電站也未正常作為可逆發電廠運行。
Pedreira(100MW)和Traição(22MW)發電站隸屬于圣保羅州Henry Borden水利綜合體,主要功能是將Pinheiros河水泵入Billings水庫,以次增加Henry Borden水力發電廠水頭。
然而,自1992年以來,為了保證圣保羅大都市區供水水質,僅允許這兩座抽水蓄能電廠在防洪時將Pinheiros河水泵入Billings水庫。
Edgard de Souza電站建于1902年,最初規劃為常規水力發電站;自建成后該電廠不斷擴建,1916年裝機容量達到16兆瓦;1955年,電廠裝設了水泵,以及一臺14MW可逆式機組,該機組于1984年退役。
Vigário電站(88MW)是里約熱內盧州Lajes水利綜合體的一部分,見圖4,雖然它擁有可逆式機組,但主要功能還是將Paraíba do Sul河的水泵入Vigário水庫,以用于Nilo Peçanha水電站發電。為滿足里約熱內盧市供水需求,Lajes水利綜合體的運行現也受限。
近年來,隨著圖5所示電力能源結構演變,電網產生了諸如靈活性等相關功能需求,這正與抽水蓄能電站功能相匹配。
巴西能源擴張10年計劃(PDE 2030)指出,未來1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增長30%以上,而水電發展將趨于緩和,這勢必加速未來巴西電力結構轉型。
第四章 巴西新建抽水蓄能的挑戰
從工程建設角度來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常規水電站相似,二者都需要解決技術和環境問題。除此之外,抽水蓄能電站還面臨監管和投資回報問題,且這些問題在全球各不同的電力市場呈現出不同特點。
根據Barbour(2016, P425)數據顯示,全球超過95%的抽水蓄能電站都是由壟斷型和垂直一體化型企業計劃、建設和調試,且這些企業大部分為國有型。
在此類市場結構中,電價是固定不變的,用以覆蓋投資成本,而投資是由監管者或國家計劃/批準(Perez-Arriaga,2013,P132)。在這種形式下,企業投資收益的不可預見性風險降低,投資回報得到保障,構建利于新建電站的融資環境。
根據Head(2000, P ix),隨著傳統來源公共融資逐漸枯竭,電力市場重建和改革浪潮從1990年代起席卷了全球多個不同國家,其中包括電力公司的去垂直化(筆者注:去垂直化可理解為壟斷一體型企業的分拆)、私有化,而這些私營單元卻未進行同樣的電力系統擴張投資,因此新建水電站、包括新建抽水蓄能電站數量顯著下降。
一些研究作者認為,該現象并非由于水電站技術或經濟收益特性改變,而是私營資本更傾向于低風險、非資本密集、建造周期短并快速收益的項目,例如燃氣電站。
綜上可以看出,盡管抽水蓄能電站在技術和經濟領域上具備相當的吸引力,但在許多自由市場國家,這類項目的新建仍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分析理解影響抽水蓄能進入巴西的因素及可能的障礙,以下第4.1至4.10節將介紹抽水蓄能投資收益吸引、監管和市場設計的相關特點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