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尋求通過進口可再生氫來推動能源經濟轉型和能源密集型產業脫碳。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氫氣可以以鐵的形式進行運輸,這為德國的能源戰略提供了新的選擇。
氫氣被視為實現氣候中和能源經濟的關鍵,旨在取代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目前,聯邦政府計劃在國內利用可再生電力生產氫氣,并通過管道或船舶進口。然而,船舶運輸氫氣通常需要將其與其他物質結合,如氨或甲醇,以增加其穩定性。
現在,一項由氣候中和基金會(SKN)委托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種選擇:將氫氣以鐵的形式進行運輸。擁有鐵礦藏的國家可以通過直接還原獲得純鐵,然后將其運輸到德國。在德國,通過添加水、熱量和催化劑,純鐵可以再次氧化,從而釋放出氫氣。這個過程不僅比運輸氨等腐蝕性物質更安全,而且鐵作為一種能量存儲裝置,可以相對容易且廉價地存儲,并根據需要用于產生大量的氣候中性氫氣。
為了驗證這一概念的可行性,德國-納米比亞公司Hy Iron正在納米比亞啟動一個試點項目。該項目將利用大型地面光伏系統作為能源,直接還原鐵并運輸到德國。SKN董事Rainer Baake表示,這一過程使得氫發電的價格比德國電解法或以氨的形式運輸氫的價格更便宜。
Baake強調,綠鐵作為一種創新的能源存儲方式,不僅適用于遠離氫氣管道的發電廠,還可以為工業領域提供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因此,他建議政治家在設計《電廠安全法》時考慮到生鐵的使用,以推動這一創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德國的這一探索無疑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