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減少發展中國家合作中貪腐、不透明、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可通過加強援助接收國的能力建設、強化與地區和多邊組織合作、融入當地社區、吸收社會各界力量甚至是私人資本力量等方式達成。”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軍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王曉軍告訴記者,在上世紀中葉,南南合作主要以技術合作為主,2008年經濟危機后拓展到了經濟合作,而現在則已上升到一種全方位的、全球治理層面上的合作。“比如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就已經不是單純的項目合作,而是一種發展策略的對接。”她表示,目前南南合作55%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30%在能力建設、科教文衛等社會發展領域,還有10%涉及制度層面。“經歷過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時會更多考慮制度問題,這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最基本的發展條件需要滿足,比如對這些國家擺脫貧困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基建合作似乎一直沒有被人們放在南南合作的核心位置,直到中國大力投資南南國家的基礎設施,這個領域才被重新擺回了桌子中央。”王曉軍稱。
這名聯合國官員表示,目前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已與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開展了多個對接項目,如建立全球南南發展中心,將中國技術推廣到其他南南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合作建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使“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在整個平臺上能夠進行政策對話;以及發展中國家青年領袖培養項目等。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南南合作也面臨一些“詬病”:資金去向不透明、貪腐現象時有發生、項目可持續性欠佳等……雖然這很大程度上是部分西方媒體的誤讀甚至抹黑,不過王曉軍也表示,貪腐、不透明等的確是可能導致發展合作失敗的風險因素。為減少這種現象,在南南合作中,援助國應當在經濟扶持的同時幫助項目所在國進行能力建設,使當地民眾更廣泛地參與到項目的設計與實施中。此外,面對項目資金結束合作就結束的可持續性不強的現象,雙方也應考慮和非盟、東盟等地區組織合作,通過政策協調,把已驗證成功的模式拓展到其他地區,以產生更大規模、更持久的影響。
“當今時代的南南合作也需要同時結合公共資金與私人部門資金,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包括私人企業和NGO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力量。如果一家企業更專注長期發展而非短期商業利益,關注金字塔底端的發展,那它將會適合參與到南南合作中來。”王曉軍表示,對企業自身來說,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一般對風險的承受力更強,也更能意識到在一國經濟政策制定之初就參與進來對其整個行業的提升意義,故而參與南南合作的意愿更強。
背景資料
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